农工党甘肃省委员会向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建议——引社会资本推动戏剧大省建设
★征集“民间议案提案”★
提案名:《关于加快甘肃戏剧大省建设的提案》
提案人:农工党甘肃省委员会
甘南藏戏、花儿剧、曲子戏、秦安老调戏、灵台灯盏头戏……这些看似生僻的剧种,实则是我省专业艺术院团和民间目前仍有演出的15个剧种的一部分。其之所以不被熟知,正是受制于经费、人才等多重因素的掣肘所致。为此,农工党甘肃省委员会向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提案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加快甘肃戏剧大省建设的提案》。
提案内容◆◆
就文化建设来说,甘肃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量明显是递增的。然而,文化建设在没有形成产业的状况下,其所需投入量却与其发展本身的规模、质量和社会需求没有形成正比。特别是在舞台艺术事业方面来讲,省直八大艺术院团全部属于差额单位,尽管省财政每年有350万至500万元的演出补贴,但由于各艺术院团的经费基数(包括人员工资)仅为全额单位的60%,使得这些院团为发工资而困扰,也影响了艺术创作的积极性。另有部分市、县级剧团,其经费低于40%,使得这些剧团为发工资而忙于“饭碗演出”。
演出场所老化和功能萎缩,是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以兰州市为例,目前省属演出场馆共有5个,黄河剧院、飞天剧院和东风剧院已拆除重建,而人民剧院、长征剧院两个剧场因硬件设施严重老化,装置设施不完善,目前只能接待中小型演出。两剧场共有座位2000个左右。兰州市演出场馆目前只有一个金城剧院满负荷运转,但座位仅1074个,远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
提案建议◆◆
由于甘肃的艺术市场尚未完全建立,单靠政府投入显得单薄,这就需要在政策制定方面给艺术生产单位和艺术创作人员给予尽可能的优惠,在文化建设投入方面尽可能的多元化。投入不足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但戏剧生产一定要遵循戏剧生产的规律,在投资多元化上下工夫。所以我们希望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积极向市场要资金,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本投向文化建设,促进投资多元化。
与此同时,要改变创作经费的投放方向和投入方式,废除以养人为目的的经费投放模式,改为重点创作项目前期投入为主,中后期追加投入和成果出来后奖励为主的效益型拨款。加强艺术科研,特别是对本土戏剧资源与戏剧创作的科学研究,以艺术科研成果促精品,减少“一次性消费”作品的产生几率。
本报记者 崔雪茜 首席记者 朱婕 作者: 稿源: 兰州晨报 网络编辑 梁俊琦
上篇:
下篇: